预习法:做好学前预习,为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习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模式。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并没有独立预习的经验,父母或教师应先做统一要求,这样对他们养成预习习惯,是大有益处的。向孩子介绍预习的方法:读、想、补、做。读,就是让孩子在读新课的内容时,要像学习一篇精美的文章一样,逐字逐词逐句的去品析,明白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想,在精读后,想一想,这一课的学习内容与上节课的知识有哪些联系,它可能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个方面;补,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原有知识基础掌握不牢,这节课中还要用到。如:分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题,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长的4/5,求长方形的面积,很简单的一道分数应用题,可是有些孩子在预习时就不知怎样去做,因为他们忘记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类似这样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预习去补救,通过复习有关长方形面积求法的知识,然后再去解答,就可以完成;其二,是理解问题。如:一条路修了2/5后,还剩15米没修,这条路多长?这样的问题学生在预习时如果不理解,就应该在下节课重点去听教师的讲解;做,就是预习之后,尝试完成“做一做”及练习题中的相关练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有收获,这无疑对自己是一种鼓励,他们会感到学习的快乐,产生学习的欲望,不断去追求这样的快乐,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有针对性地去预习,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充分的预习,孩子会有许多收获和疑问,对预习内容的重点、难点也略有了解,如果不随时记录下来,很有可能在上课前就忘记了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要让孩子养成随时做好预习记录的好习惯。按照预习单上的栏目,逐一填写。但长期重复同一种工作,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预习也要灵活多样。根据课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当做学习笔记,笔记不求多,但求实效。时间充足,细致一些;时间少,就粗略一些。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发现问题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孩子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功。孩子学习也是一样,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具体学习内容的准备。预习可以使自己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理解,这并不是说,上课的时候可以放松注意力,降低思维的紧张度。而是通过预习后在课堂听课的时候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从听课中解决疑难问题,深化理解,还要通过听课来检验和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正确解决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后果
- 下一篇: 预习法:预习的程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