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趣味故事:为什么考试分数下要打两条横线?估计现在好多老师都不知道
今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给同学们带来的小故事是:为什么考试分数下要打两条横线?估计现在好多老师都不知道,胆子大的学生可以尝试着去问一下你们的老师。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考完试,特别是数学考试(可能数学老师划的横线比较长)后,都会发现自己的分数下面有两条横线,而且是用红笔打分,当时很好奇,但是又不敢问老师,终于当自己长大以后,翻阅各种资料,终于让我知道了,为什么考试分数下要打两条横线,考试为什么要用红笔打分,为了满足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好奇心,特地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们看一下各地吃瓜群众是怎么看待考试分数下面的两条横线的?
曾经我的猜想:可能是我老师防止我修改分数吧?那为什么不用圆圈圈起来呢,这样不是更好。莫非,这是我们老师的习惯,可以观察了好多老师,发现也不是这样子。
百思不得其解,那就看看广大吃瓜群众的看法吧。
看完网友的评论,我发现和我一样想法的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网友5的:盛住分数,要不然会空空的掉下来的感觉,听完真想借他个碗,但是如果是考了0分,那不就成了装着鸡蛋回家挨打了吗。
其实网友的评论,多半还是带有调侃的意思,估计网友也是不知道真相,但是也非常想知道真相吧,那么就让小编给大家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真相只有一个:让小编揭开考试分数下面两条横线的真实面目。
很早以前的人工阅纸质试卷时,为了提高效率和阅卷的准确度,都是好几个老师分工合作阅卷,每个老师负责自己的版块(一个大题或者只负责选择题)。每个老师阅完一个大题后都会在大题旁边写上该大题的总得分。然后当整本试卷都阅完后会将所有大题的得分汇总得到最终的总分。
总分下面画两道横线很可能是之前纸质阅卷时代“合分”与“复核”遗留下来的习惯。简单地说,第一次合出来的总分下画一杠表示总分,复核后再画一杠表示已经复核。在实行网上阅卷之前,中小学大型考试的试卷的主观题部分都是约30份一本,密封装订在一起的。而客观题是通过答题卡上机阅卷的。
主观题每个题目前面会有题号和得分框,二卷卷首也会有带着题号的空白表格。批改一般是按题目分工,即某部分老师专门负责批改某一道试题——这样有利于统一评分标准。批改之后,要将单题得分填在题目前的得分框中,同时也应该填写在卷首的表格中。
全部试题改完之后,题头和卷首的表格中就会有多个题目的单题得分,接下来就是“合分”。合分后总分下面要画一道杠——这是有必要的,因为有些较低的个位数总分有可能和单题的得分相当。如果试卷上没有印制得分框,这一道杠就会更加必要。
合分之后还要有人另行复核一遍,防止出错,这叫“复核”(也叫“核分”),“复核”就是重复“合分”的工作,如果有错误则改正过来;没有错误,就在总分下再画第二道杠,表示总分复核过了。“复核”也是很有必要的,原来教书时参与阅卷的时候,偶尔总会找出之前的合分错误。至于平时的小考,因为历次大型考试发回来的试卷都是总分下面两道杠,估计慢慢地老师也就习惯了,即使没有上面复杂阅卷流程的小考,老师也习惯在总分下画两道杠了。一代师生,又一代师生地往下流传。
通过这样一番的讲解,家长和孩子们应该知道了为什么要在考试分数下划两条横线了吧,胆子大的学生可以试着去考考老师,也让老师知道回答不出来问题是什么滋味吧。
拓展阅读:为什么老师批改试卷要用红色笔?
家长(老师)有知道历史的或者经常看古装电视剧的,就明白我国民间素有“丹书不祥”之说。古代除了坐在金銮殿的皇帝能用朱笔御批外,朱笔一般会被衙门用来记录罪犯的名籍,民间则有阎王爷用朱砂笔勾划生死簿之说,被朱笔勾掉的无疑被判了死刑。其实朱批源于秦始皇,因当时各地上报的奏折太多,如用黑笔批阅黑字奏折容易混淆和漏批,为了提高效率和漏批,秦始皇便在每一份阅过的奏折上划钩表示。后经封建社会的规定,“朱批”只用两个对立的场合,如官员为犯人定刑时可用朱批,另外就是先生批改学生作业或考卷时可用朱批,其它时候一律用。
所以现在的朱批被老师沿用下来。无论是好与坏,醒目才是最重要的是不,用红色批阅会醒目一些,可以起强调作用,加重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并能及时修改吧。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更多趣味故事,请持续关注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将持续为你带来有趣、有料、好玩的故事。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发表评论
杭州网友
回复两条横线不浪费墨水吗,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