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入诗?同学们一定在想,数字怎么能入诗呢?今天就让阿尔法趣味数学网小编来给同学们带来这个文学中的趣味数字:数字入诗。
每天10分钟头脑大风暴,开发智力,培养探索能力,让你成为学习小天才。
故事适合年级:小学三年级及以上
【文学中的趣味数字:数字入诗】趣味小故事: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这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写的一首《麻雀》诗。他眼看北宋王朝很多官员,饱食终日,贪污腐败,反对变法,故把他们比做麻雀而讽刺之。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宋朝理学家邵康写的一首诗。诗人在20个字的诗中,巧妙地运用了一至十这10个数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朴实自然的风俗画。
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食。
这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给他的一幅画作《百鸟归巢图》题的一首诗。
这首诗既然是题“百鸟图”,全诗却不见“百”字的踪影,开始诗人好像是在漫不经心地数数,一只,两只,数到第八只,再也不耐烦了,便笔锋一转,借题发挥,发出了一番感慨,在当时的官场之中,廉洁奉公的“凤凰”为什么这样少,而贪污腐化的“害鸟”为什么这样多?他们巧取豪夺,把百姓的千担万担粮食据为己有,使得民不聊生。
你也许会问,画中到底是100只鸟还是8只鸟呢?不要急,请把诗中出现的数字写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然后,你动动脑筋,在这些数字之间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就会有1+1+3×4+5×6+7×8=100。
100出来了!原来诗人巧妙地把100分成了2个1,3个4,5个6,7个8之和,含而不露地落实了《百鸟图》的“百”字。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梅中都不见。
这是明代林和靖写的一首雪梅诗,全诗用表示雪花片数的数量词写成。读后就好像身临雪境,飞下的雪片由少到多,飞入梅林,就难分是雪花还是梅花。
一篇一格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这是清代大学士纪晓岚的十“一”诗。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一天在江上看见一条渔船荡桨而来,就叫纪晓岚以渔船为题做诗一首,要求在诗中用上10个“一”字。纪晓岚很快吟出一首,写了景物,也写了情态,自然贴切,富有韵味,难怪乾隆连说:“真是奇才!”
一进二三堂,床铺四五张,烟灯六七盏,八九十支枪。
清末年间,鸦片盛行,官署上下,几乎无人不吸,大小衡门,几乎变成烟馆。有人写了这首启蒙诗以讽刺。
西汉时,尚未成名的司马相如告别妻子卓文君,离开成都去长安求取功名,时隔五年,不写家书,心有休妻之念。后来,他写了一封难为卓文君的信,送往成都。卓文君接到信后,拆开一看,只见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万千百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她立即回写了一首如诉如泣的抒情诗: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我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叫丫环。万语千言把郎怨,百无聊赖,十依栏杆,九九重阳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点烛祭祖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梳妆懒,三月桃花又被风吹散!郎呀郎,巴不得二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后深受感动,亲自回四川把章文君接到长安。从此,他一心做学问,终于成为一代文豪。
唐诗代表了我国诗作的最高成就,唐诗中的数字运用大有讲究,不仅使描写的景物丝丝入扣,而且在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感染力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齐己做的《早梅》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原
“一”为“数”,将“数”改为“一”,这一字之改,实属精彩之笔,把个梅花不畏严寒,“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的秉性,益发见于言外。杜牧的《江南春》有“千里莺啼绿映红”句。这“千里”两字颇得游刃骚雅之妙,并不一定是耳可闻,目可见之处,而是一种超越空间的想象,写出诗外之画,诗外之音。
唐诗中运用的数字,有的完全是写实,按照事物对象的实际,写出其确切的数量概念,尽得一个“真”字。杜甫的《恨别》诗中有“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一句。这里写实的数字,真实地写出了事物的本义,富有史实的内涵。而有的诗中,数字却是夸张的,李白的“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其中的数字都不是实际的长度、高度,而是极言其长、其高,烘托出特定的环境和气氛。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用“千”、“万”,写仿佛春风吹来,雪白的梨花竞相开放,衬托出一种雪后壮丽的景象。总之,本来颇为单调、乏味的“数字”,一经诗人的艺术加工,倾注感情,就变得有血有肉,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不尽的韵味。
更多关于小学生趣味数学故事的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xiawuyouke 或者 下午有课。更多趣味数学相关知识下载:
此处内容已经被作者隐藏,请输入验证码查看内容

课后思考:
同学们再学习了今天的趣味数学故事以后,也可以试着结合一下数字与诗词,考验一下自己的语文数学水平。
版权说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阿尔法趣味数学网(www.allfloor.org)!

2、回复 “102”免费领取《【记忆力教程】快速高效学习教程》
3、回复 “103”免费领取《一分钟速算教程》
4、回复 “104”免费领取《Top 32经典英文启蒙绘本PDF+MP3》
5、回复 “105”免费领取《儿童英语绘本195本【PDF版】》
6、回复 “106、107、108”免费领取《更多神秘礼物……》
- 上一篇: 数字趣味数学故事:好玩的音乐数
- 下一篇: 文学中的趣味数字:数字入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