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 第46页
-
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对吗
质数又称素数。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能被其他自然数整除的数叫做质数;否则称为合数。 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对吗 不对,2是特殊的质数,2和任何一个质数相加都是奇数。 除了2以外的任意两质数的和才是偶数。 100以内的质数 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质数的应用 质数被利用在密码学上,所谓的公钥就是将想要传递的信息在编码时加入质数,编码之后传送给收信人,任何人收到此信息后...
-
初一数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初一数学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学好初一数学。以下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初一数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做好预习和复习 学习数学的很重要一点便是,上课之前做好预习,把重点知识标红,这样我们才能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听自己预习时不太懂的知识点,初中数学的学习是按照书本进行的,考试的内容也是根据书本来设定的,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老师讲解的重点及疑难点,并及时做好笔记。下课要及时复习,毕竟上课时听得没有经过巩固很容易忘记。 认真听课 听课的关键是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
-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接下来分享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供参考。 三角函数半角公式 sin(A/2)=±√((1-cosA)/2) cos(A/2)=±√((1+cosA)/2) tan(A/2)=±√((1-cosA)/((1+cosA)) 三角函数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
-
怎么才能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成绩,所以同学们一定要学好数学,接下来分享学好初中数学的方法,供参考。 课前要预习 在课前的预习中,主动掌握知识点的脉络,画出你已经掌握的和有所疑惑的内容,在可让有的放矢的学习,有提前预习的脉络帮助你快速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在预习中所画出的未懂内容更能帮助你在课上着重理解和分析老师的思维和方法,这样才会让课堂变得高效,也让数学课的学习是有准备的进行,所以预习是学习初中数学的重要课前准备之一。 多看一些例题 老师在讲解...
-
最小倍数是1的数是多少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1,那么这个数是1,因为任何自然数的最小倍数都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0除外)。 什么是倍数 ①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整数就是另一整数的倍数。如15能够被3或5整除,因此15是3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②一个数除以另一数所得的商。如a÷b=c,就是说,a是b的倍数。例如:A÷B=C,就可以说A是B的C倍。 ③一个数的倍数有无数个,也就是说一个数的倍数的集合为无限集。注意:不能把一个数单独叫做倍数,只能说谁是谁的倍数。 公倍数 定义: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
-
既是二的倍数又是五的倍数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 2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尾是偶数(0,2,4,6,8),这个数就是2的倍数。 如3776。3776的末尾为6,是2的倍数。3776÷2=1888 5的倍数 一个数的末尾是0或5,这个数就是5的倍数。 7775。7775的末尾为5。7775÷5=1555 既是二的倍数又是五的倍数 5的倍数除了它本身外个位上都是0或者5,2的倍数都是偶数,所以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必定是个位上为0的两位数或多位数。 倍数 ①一个整数能够被另一个整数整除,这个...
-
长方形表面积公式是什么
长方体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直四棱柱(或上、下底面为矩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其由六个面组成的,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可能有两个面(可能四个面是长方形,也可能是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是正方形。 长方体表面积公式 因为相对的2个面面积相等,所以先算上下两个面,再算前后两个面,最后算左右两个面。 设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它的表面积为S=(ab+bc+ca)×2,也等于2ab+2bc+2ca,还等于2(ab+bc+ca); 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
-
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字母
S=2πr²+2πhr,其中,S为圆柱的表面积,r为圆柱的底面半径,h为圆柱的高。圆柱是由两个大小相等、相互平行的圆形(底面)以及连接两个底面的一个曲面(侧面)围成的几何体。 圆柱的表面积指圆柱的底面积与侧面积之和。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底面周长为C,圆柱高为h,则: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为:Sb=πr²。圆柱的侧面积为:Ss=Ch=2πhr。综上,圆柱的表面积为:Sc=2Sb+Ss=2πr²+2πhr。 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底面积为S,体积为V,则圆柱的体积...
-
初三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是初中的重点学科,同学们要想中考有一个理想的成绩,一定要均衡学习,尤其是要学好数学。接下来中国练字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三数学的学习方法,供参考。 掌握复习方法 掌握复习方法,提高数学综合能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趁热打铁”,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要巩固复习,综合复习具体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统观全局,浏览全部内容,通过唤起回忆,初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是整理巩固。 整理知识框架 根据教材目录,对整个初中数学,有一个整体知识框架。再分版块的复习,建立...
-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这篇文章中国练字网给大家总结归纳了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接下来分享具体内容,供参考。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位置与...
-
初中数学补习方法介绍
数学成绩差的学生一定要抓紧时间补习,数学基础打不好,学习会越来越吃力,下面介绍一些数学补习方法,供参考。 数学补习方法 1、认真分析初中数学知识的不足。初中数学知识掌握了多少?还有哪些知识没弄懂?要认真分析好,并要正确对待。 2、系统复习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为了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以便能很好地运用,就要认真复习好基本数学知识。 3、弄懂数学公式、定理、原理的难点和重点。有哪些公式、定理、原理还没弄懂?有哪些难点和重点还没搞清楚?要一一攻克,逐渐掌握。 4、着重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一些数学应用...
-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与方法
要想中考数学取得好成绩,一定要制定好复习计划,同时具备科学的复习方法。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计划与方法。 数学中考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是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第二阶段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
初三数学总复习方法与技巧
初三应该怎样学习数学才能提升效率,提高成绩?接下来中国练字网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初三数学复习方法和技巧,供同学们参考。 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在初三的学习中,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多看例题 在初三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例题,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老师在讲解...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哪些
集合是数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某种特定属性的事物的全体称为“集”,而元素就是组成集的每个事物。下面整理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供参考。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a与一个给定的集合A只有两种可能: 1、a属于集合A,表述为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 2、a不属于集合A,表述为a不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A 数学集合符号 1、N:非负整数集合或自然数集合{0,1,2,3,…} 2、N*或N+:正整数集合{1,2,3,…} 3、Z:整数集合{…,-1,0,1,…} 4、Q:有理数集合 5、Q+:正有理...
-
四边形的定义及周长公式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不交叉的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叫四边形。接下来分享四边形的定义及周长公式,供参考。 四边形的定义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不交叉的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顺次连接任意四边形上的中点所得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中点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矩形中点四边形是菱形,等腰梯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中点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四边形的周长公式 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两邻边的和,用“a”、“b”表示...
-
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有哪些
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是大家学习实数接触最多的概念,两者密不可分。可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对“孪生杀手”,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产生错误。接下来给大家分享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 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的区别 1.定义的区别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这就是说,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绝大部分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2.表示方法的区别 (1)a的平方根记读作“正负根号a”,...
-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任意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由 4 可得:相似比等于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平方 6.若...
-
多项式的定义及因式分解的步骤
在数学中,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先提首项负号,再看有无公因式,后看能否套公式,十字相乘试一试,分组分解要合适。 多项式的定义 在数学中,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这些单项式中的最高项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其中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中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保持不变(即合并同类项)。多项式的乘法,是指把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与另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相乘之后合并同类项。...
-
三角形三边关系及边角关系
三角形三边关系是指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以下是中国练字网整理的具体内容,供参考。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用字母可表示为:a+b>c, a+c>b, b+c>a;|a-b|<c ,|a-c|<b, |b-c|<a。 (2)判断三条线段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当a+b>c,a+c>b,b+c>a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 ②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
-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接下来分享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 (2)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4)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必须同时满足①直线过线段中点;②直线⊥线段。 垂直平分线判定方法 (1)利用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到一条线...
-
除法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基本性质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非零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基本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可以除以后几个数的积,也可以先除以第二个数,再除以第一个数,商不变。...
-
初二数学重点归纳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复习初二的数学知识点,现将中国练字网整理出来的知识点给大家分享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直线方向做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 2.平移性质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多次连续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偶数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
初中数学课本重点内容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复习初中数学的知识点,这篇文章给大家总结了数学课本的重要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学习。 有理数 (1)定义: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2)数轴: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3)相反数:相反数是一个数学术语,指绝对值相等,正负号相反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绝对值是指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
-
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对不对
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这句话不对,应该是零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零。零不能作为分母出现,零的所有倍数都是零,零不能作为除数。 零的性质 (1)0是最小的自然数。 (2)0不是奇数,而是偶数。 (3)0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5)0是介于-1和1之间的整数。 (6)0的绝对值是其本身,即,∣0∣=0。0的相反数是0,即,-0=0。 (7)0没有倒数。 (8)0乘任何实数都等于0,0除以任何非零实数都等于0;任何实数加上或减去0等于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