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第3页
-
毛泽东学习方法分享:坚持四多学习法【创新】
毛泽东一生热爱读书,勤奋好学。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多篇论著。他不但是新中国的创始人,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问家。毛泽东说:“读书学习的方法就是要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坚持“四多”学习法的实践者。一、多读。就是除博览群书以外,还要对重点的书籍多读几遍。他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一书,读了就达十七遍之多。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的古文及唐宋诗词时,常常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能够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毛泽东尤其喜欢古诗词,能顺口吟诵的就有四百多首。他还有抄写诗词的习惯,他认为这样做...
-
郑天挺学习方法分享:五字结合学习法【创新】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副校长郑天挺,一生勤奋好学,成绩卓著。主要著作有《清明探微》.《探微集》、《清史简述》及《清代的幕府》等。他的成绩,源于他治学有方。郑天挺在《与青年明友谈治学》一书中,介绍了他学习、研究历史的“五字"方法。他说:“我们建议同志们研究问题应做到深、广、新、严、通五个字。”他对这五个字作了如下介绍:深。是指面对事实,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追下去。广。要求详细占有材料,还要广泛联系。新。要求读书不能拘于成见,要勇于创新。读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就要求有新方法、新问题.新资料、新...
-
王力学习方法分享:读整体书学习法【创新】
在国内外学术界久享盛名的王力,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古代汉语》、《汉语诗律学》等。他从事语言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五十余年,著书四十余部。在多年的潜心探索中,总结了“读整体书”的学习方法。王力把阅读整体书分为以下四个步骤:一、读整体书,就是要读序文、前言、凡例等。王力说:“读整体书首先要读书的序文和凡例,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例常常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读书时只看正文,把序文、前言等通通略过,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因为序文是--本书的“画龙点睛”部分,是总体的概括,是阅读全书的...
-
钱伟长学习方法分享:适当跨越学习法【创新】,附钱伟长简介
钱伟长是中国现代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在力学研究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主编了《应用数学与力学》等著作。“适当跨越”学习法,是一种抓住书中主要矛盾.重点内容来学习的方法。在“跨越”时一定要清楚,跨越的问题不能过多,必须是“小”问题,不影响对全书的理解和认识。“跨越”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书中的精华部分,而不是偷工减料。钱伟长在谈“跨越”学习方法时说:“在读书学习过程中,遇到小问题,不是关键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绕过去、跨过去呢?比如走马路,会有很多障...
-
波瓦尔宁学习方法分享:制定守则学习法【创新】
波瓦尔宁在读书学习上,给自己制定了“读书守则”,用守则的形式约束自己去努力学习。他的守则是这样制定的。一、总则。不要用一种方法读所有的书,阅读方法要适应阅读目的。二、阅读守则。1.要清楚阅读是最重要的、最需要的和最严肃的工作之,不是“随便的事",不是消遣。2.在你所读的书中至少要精读一本。3.在阅读上不要吝惜时间和精力,要全力以赴。4.要毫不松懈地同阅读的最凶恶的敌人(思维和想像的懒惰)作斗争。5.要力争做到对书中的每一个地方都完全彻底地弄清楚。6.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跳读或略读。7.读一本...
-
刘海粟学习方法分享:宏约深美学习法【创新】,附刘海粟简介
刘海粟是中国卓越的画家、艺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他的主要作品有《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海粟丛刊》(六卷)、《日本新美术的新印象》等美术论著。他曾在1981年获得意大利艺术学院院士称号及金质奖章。他的大部分美术作品被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所购藏。“宏”、“约”、“深”、“美"四个字,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对刘海粟治学之道的总结概括。宏约深美学习法,是--种在博采知识的基础上,慎加选择,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宏,是指学习的知识面要广,要宽。要博采众家之长,以补自己之短。约,是指在所学知识的...
-
叶圣陶学习方法分享:层层深入学习法【创新】,附叶圣陶先生简介、二三事
叶圣陶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协顾问等职。他在数十年的教学、创作、编辑生涯中,总结出了一套“层层深入”学习法。层层深人学习法是指对重要的书籍或文章分为初读、复.读、再读三层来进行。一、初读。分为求疑、答疑、复核三个步骤。在阅读时找出疑难问题,然后认真思考,力争得出答案,最后再查找参考书和注释,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二、复读。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认真仔细地阅读。深人了解作品的脉络思路、要点及写作技法。复读是对初读的补充。叶圣陶说:“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初读和复读,就是在...
-
匡亚明学习方法分享:四性三一学习法【创新】,附匡亚明简介
著有《孔子评传》的匡亚明,是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曾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孔子基金会会长等职。匡亚明说:“一个人真正的乐趣应该是精神上有理想,不断学习,做一个读书万卷、治学有方的有学问、有远见的人。”他的人生格言是:“走进书斋是真正的学者,走出书斋是积极的实践家。”匡亚明在1983年《自学》杂志上发表了《谈谈自学的三个问题》,概括总结了自学的规律是"四性三一"。四性,即主动性、艰苦性、连续性、目的性。三一,是一以贯之、一专多能、一往直前。一以贯之,是指理论联系实际。学知识要活学活用,学与用结合起...
-
杨振宁学习方法分享:渗透扩展学习法【创新】,附杨振宁简介
杨振宁在读书学习上,利用“渗透性”的原理打破“按部就班"的常规。具体做法有以下四点。一、尽量多读参考书,扩大知识面。他认为:只要时间和精力许可,一般来说,读书越多,对学习越有好处。有些事物和学问并非一开始就能够弄懂理解,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终会发现其中的奥秘。二、在学习和研究上,不要死钻牛角尖。他说:“对于一个研究课题,经过长时间的钻研,如果仍然解答不了,不妨暂时搁一搁,换一个新的题目,经过了一段时间,有了新的启发,原来解答不了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三、合理运用“渗透性”学习方法。他说:"...
-
爱因斯坦学习方法分享:抓住要点学习法【创新】,附爱因斯坦的名言名句
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人的东西,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也就是抛掉大脑负担过重和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读要点是阅读参考书和普及读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其方法可用“总、分、合"三个步骤来加以说明。一、总。就是在浏览前言、后记、引子、编后等基础上,认真读一读目录,以概括了解书本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形成对全书的总体印象,做到心中有数。二、分。就是在读目录的基础上,逐页地阅读正文。进一步熟悉记忆书页中的大、小标题和那些加了框边的要点、字、词、句、段、章节及自己根据学习目的认为需...
-
美国衣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教授学习方法分享:SQ3R学习法【诀窍】
美国衣阿华大学的罗宾森教授,提出了SQ3R读书学习法。这种方法很受人们的推崇,在英、美等国家的心理学教科书中多次被介绍,广为流行。SQ3R是英语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分别代表“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这是五个学习阶段。一、浏览。在读一本书时,先概括地审察一遍。读序或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大小标题、图、表、照片以及注释、参考文献和索引等附加部分,对全书有一个总的印象。浏览,是为进一步阅读提供基础。二、发问。在这个阶段,再次进行浏...
-
顾炎武学习方法分享:三读结合学习法【诀窍】,附顾炎武简介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杰出思想家。他在四十五岁时,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漫游生活,为后人留下了《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五十六本专著,计五百一十卷。顾炎武一生博览群书,勤奋写作,在学习中,他总结出了“三读结合"学习法。即:复读法、抄读法和游读法。一、复读法。把阅读过的书,再重读多遍。二、抄读法。一边阅读,一边抄录,既动手又动脑,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顾炎武在读《资治通鉴》时,读完一遍,也工整地抄了一遍。母亲问:“咱家有《资治通鉴》,你随时可以翻看,为什么还要另抄呢?"他说:“这本书写的...
-
培根学习方法分享:品尝吞嚼学习法【诀窍】,附培根名人名言集锦
培根是17世纪英国的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强调发展自然科学,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他的主要作品有《新工具》、《培根论说文集》等。培根在《论读书》一文中,介绍了他的学习方法。“品尝吞嚼"是其中的一种。品尝吞嚼的意思是针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强调读书方法的多样化。“品尝",是指在众多的书中有选择地读书。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每本书都要有个大概的认识。“吞”,就是泛读。知道每本书的梗概。“嚼”,是指边读边思考,品味...
-
碧野学习方法分享:三个比较学习法【诀窍】,附碧野简介
碧野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优美隽永、色彩明丽的诗化散文蜚声文坛。他的主要作品有《北方的原野》、《南怀花》、《太行山区》等散文集。三个比较学习法,是碧野在阅读中外名著时总结出的一种读书学习方法。三个比较,就是比较名著和名著、名著和非名著、名作家前期和后期的作品。一、比较名著和名著。碧野在读名著时,常把与名著类似的其他名著对照起来。每部名著都有自己的特点,认真分析每部作品的构思、写法、风格和表现形式,在比较中鉴赏,收获会更大。二、比较名著和非名著。碧野把名著和非名著相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名著的构思和写作技法。这样对名著有...
-
郑逸梅学习方法分享:从简到繁学习法【诀窍】,附郑逸梅简介
郑逸梅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以“补白大王”著称于世。他一生勤奋好学。写下了《艺坛百影》等五六百万字的作品,撰写了一百七十多篇人物传记,出版的单行本书有三十余种,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文史掌故。他在八十年的读书学习生涯中,总结出了一种从简到繁的学习方法。从简到繁学习法,是先读简单的书,然后再读复杂的书。先读感兴趣的书,然后再读不感兴趣的书。简单的书比较浅,在读书时,从浅处入手,打下读书的基础。然后,逐渐由浅人深,向复杂的书迈进。在遇到难理解的书时,因为有了读书基础,也比较容易弄懂。郑逸梅小时候,对经典名著并不感兴趣,他祖父就...
-
孙治让学习方法分享:辐射扩散学习法【诀窍】
孙治让是中国清代末年著名的儒学大师。他一生的著作共有三千多种,以《周礼正义》为其代表作品。“辐射扩散”学习法,是围绕一本经典名著,向四面八方扩展,作具体深人的研究。这种读书方法首先要确定一个专业目标,然后进行读书、思考和写作。孙治让从小酷爱读书,最喜欢读《周礼》这部书。后来,读得多了,他决心深入研究它。选好目标后,孙诒让开始埋头攻读,在二十五岁之前,他把《周礼》这部书研究了很多遍,并读了相关的资料。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开始写一部《周礼正义》的书。为了顺利写完这部书,他在工作室里放了十几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摆满了与这...
-
王汶石学习方法分享:粗剖通读学习法【诀窍】,附王汶石简介
中国著名作家王汶石的学习方法,颇有独到之处。在读文学作品时,他喜欢把一个作家的作品都找到,然后按发表的顺序来读,这样读书,获得理解会更容易。对于具有影响的代表作,他都要用“三遍读书法"来学习。第一遍是粗读。即浏览,使自己流连其间,沉醉其间,尽情地享受作品之美。第二遍是解剖读。边读边对作品进行分析解剖,搞“大拆卸",像机枪手学习拆卸和装配机枪一样,仔细考查每一个零件的性能、制作方法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能够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第三遍是通读。主要是获得对写作技巧的完整印象。有时候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某种...
-
冯友兰学习方法分享:知意明理学习法【诀窍】,附冯友兰简介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冯友兰,总结了自己八十余年的读书方法,概括为四点,即: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一、精其选。就是要有选择地读书。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来选读。冯友兰认为,自古以来,最公正的评选家是时间,向它推荐好书的是大众。我们现在称为“经典著作”或“古典著作”的书,就是经过时间考验而应该选择的书。二、解其言。读书时,首先要懂得它的语言文字。要攻破这一关,就必须准备好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便在阅读时遇到生字、生词,随时查找。三、知其意。读书时,要体会书中文字以外的精神意义。古语"书...
-
韩愈学习方法分享:提要钩玄学习法【诀窍】,附韩愈简介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著作收在《韩昌黎全集》中。韩愈读书非常勤奋,他在《进学解》中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后人把他的话概括成“提要钩玄"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要求在读书时,抓住文章的要点和主旨,深入阅读,取其精华;要求在写作时,抓住重点,编写提纲,探寻深奥的观点,抓住精髓部分。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最关键之处是勤奋。一、要勤读,多读。二、要善于动脑,勤于思考。三、要多动笔,把读到的精华部分和心得体会随时记下来。做到这三点,就会把书读懂,达到...
-
毛姆学习方法分享:跳跃读书学习法【诀窍】,附毛姆经典语录
毛姆是英国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在1908年,他有四个剧本同时在伦敦上演,即《人间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大吃大喝》、《刀锋》,他还著有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的书(书与你》,书中对欧美五十六位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作了简明扼要的推荐和明快直爽的批评,并对读书的兴趣、方法以及畅销书的经销等内容也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毛姆非常推崇跳跃式的读书学习方法。他觉得,读书要按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对于某些重点、要点之处必须精读,有些无关紧要的部分可以省去不读。如,阅读一部长篇著作时,不可能或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仔细地字斟句酌,这就需要采用跳...
-
章衣萍学习方法分享:把握三读学习法【诀窍】,附章衣萍简介
章衣萍是中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诗集《深誓》、《种树集》,短篇小说与杂文合集《古庙集》、《小娇娘》、《烦恼的春天)、《缨花集》等。他把学习方法总结为把握三读。第一要把握熟读,第二要把握多读,第三要把握限期读。他认为这三读,是读书的重要诀跨和方法。一、把握熟读。章衣萍说:“我幼时记性很好,有时每篇书念五十遍就能背诵了。但我的祖父以为就是能背诵了也不够,一定要再念五十遍或一百遍。往往一篇书每日念到四百遍。”他认为虽然这种熟读苦些笨些,但可取之处也是有的,幼时所读的书到现在还有很多能够背诵,熟读自有熟读的好处。二、把握多...
-
语言大师老舍学习方法分享:三者结合学习法【诀窍】,附老舍简介
老舍是中国著名小说家、戏剧艺术家,被人们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龙须沟》等。他一生作品极多,总计达八百多万言。老舍的三者结合学习法,就是把作品与作者传记以及作品评论这三者结合起来去读书的方法。老舍说:“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老舍年轻时,对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非常喜欢。他便找来关于狄更斯作品的一些评论文章阅读研究。他说:"真的,假若我们选读了狄更斯的两三本代表作,...
-
茅盾学习方法分享:反复三遍学习法【诀窍】,附茅盾简介
茅盾是中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曾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等。反复三遍学习法,就是说在读文章时,至少要读三遍。采取粗精结合、学用结合的消化式阅读。他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领会,运用,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反复三遍学习法的整个过程如下:第一遍:粗读。对一本新书,先大略地读一遍。粗读、全读、快读是第一遍读书的特点。粗读时,对书...
-
郭沫若学习方法分享:四为读书学习法【诀窍】,附郭沫若简介和著作介绍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学者。他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他于1951年获得了“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金”。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有《沐若文集》、《长春集》、《东风集》、《新华颂》等诗集和历史剧《蔡文姬》,还主编了《中国史稿》等。郭沫若1948年在为香港《华侨日报》写的《我的读书经验》一文,提到过他的四为读书方法。文章写道:"读书的方法,大体上要看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有为学习而读书,有为创造而读书,有为研究而读书,有为教育而读书。”郭沫若认为读书首先应...
-
马钧学习方法分享:巧思善改学习法【诀窍】,附马钧简介
马钧是中国三国时期魏国人,是一位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的杰出的机械制造专家。马钧对机械研究的起步,是从改革织绫机开始的。他看到劳累的织工,起早贪黑地干,几十天才织出一匹绫。于是,他决心改革织绫机。他每天深入织坊,对旧式织机仔细观察,把每个部件机械性能的优劣进行认真比较,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和反复试验,他重新设计出了一种新式织绫机。新式织绫机改造了开口运动机件,简化了踏具,把原来的织机五十根经线用五十个踏具的繁琐工序,改成十二个踏具。改革后的新织机简单精致,工效提高了四五倍,织出的提花绫锦,花纹清晰,图案奇巧,变化多...
-
顾颉刚学习方法分享:具备四有学习法【诀窍】,附顾颉刚简介
顾颉刚是中国现代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和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顾颜刚曾在厦门为青年作过《怎样读书》的专题讲演,全面介绍了自己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可归纳为“四有"读书法。具体内容如下:一、有特殊方面的兴趣。顾颌刚认为,读书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养成“特殊方面的兴趣”。他说:“譬如看报,有的人喜欢看新闻,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文艺,也有的人喜欢看商市行情。只要他能够有一件喜欢的,自然拿到了一份报纸就有办法了。”一个人有“特殊方面的兴趣",就能找到自己读书的门径。我们不妨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
-
邹韬奋学习方法分享:筛选层次学习法【诀窍】邹韬奋简介
邹韬奋是中国著名出版家、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政治家。他从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主编过许多报刊。他在多年的学习工作中,总结出了“筛选层次"学习法。筛选层次学习法是一种多次阅读,逐次筛选,找出精华,然后全力攻读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了解全书概貌,又能逐步深入,体会书中精华。这种学习法是有层次规律可寻的。一是浏览。发现自己喜欢的,便做上标记。二是复读。读带有标记的书籍或文章时,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或篇章。三是精读。把自己最喜欢的文章或书籍,反复阅读,认真品味,吸取营养,做到有时间便...
-
杨公骥学习方法分享:追踪求索学习法【诀窍】,附杨公骥简介
著有《中国原始文学》、《中国小说史》、《西藏古史考》的杨公骥,是中国现代文史学家、著名学者,曾在东北大学任教授。杨公骥从小酷爱学习,十二岁读中学时,由于兴趣广泛,往往被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所牵引。于是,他跟踪求索,通读各类书籍。他说:“这时期,我曾阅读过有关天文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民俗学、考古学、语言学等许多著作和译文。”追踪求索学习法是指读书时发现疑难问题,追踪研究,广泛阅读,多角度、多渠道地从外围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杨公骥说:“学习研究犹如攻坚城,攻坚城必须扫清外围,因为坚城与外围乃一整体...
-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学习方法分享:六步加深学习法【诀窍】,附朱熹的简介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阅读时,善于精读细读,反复玩味,加深理解。在读书时,他用的是六步读书法:第一步,循序渐进。是指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自己的智力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朱熹说:“臂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第二步,熟读精思。是指读书要遵循记忆与思维结合的原则。关于熟读,朱熹说:“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起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关于精思,朱熹说:“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第三步,虚心涵咏。是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细心体会。第四步,切...
-
列宁学习方法分享:边角批注学习法【诀窍】
列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他写下了《国家与革命》、《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哲学笔记》等许多重要著作。列宁是博览群书的革命家,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在被监禁和流放的时期,他从未间断读书学习,并独创了一套边角批注学习法。边角批注,就是一边读书一边在书的边角空白处,写上读书评语、心得、订误和注释等。列宁在读书时,直接把自己的感受和某些思想火花记录在书的边角空白处。对一些重要的观点或资料,有时他会标在书的封面上。每读一本书,他都在边角上写下对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字的赞叹、异议、...
-
中国著名作家唐弢学习方法分享:攻破一卷学习法【诀窍】
唐弢是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研究鲁迅文学的学者,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员。30年代,他在上海与鲁迅结下亲密的师生之谊。鲁迅辞世后,他参与了《鲁迅全集》1938年的编校工作。主要作品有《海天集》、《唐娑杂文集》、《鲁迅全集补遗》及其续编等。攻破一卷学习法,就是“博览群书,攻破一卷"。这是一种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入精读一本书的方法。唐弢说:“所谓读破,是读两三遍以至数十遍,每次读时改变注意重点,有时是文章思想,有时是表现方法。”“攻破一卷”,不是叫人只死啃一卷,一生只读一卷书,更不是否定博览群...
-
中国著名化学家温元凯学习方法分享:读书提问学习法【诀窍】
中国著名的化学家温元凯,在读书学习时,不仅善于选读好书,他还能够在读书时,敢于提问题,并且动脑筋去思考和钻研,使问题得以解决。大部分的书,在读时只需泛泛的浏览,作一般的了解。有的书却要将其解体,取其写得精彩的头、尾或其中的若干章节,分门归类地摆放在案头、手边,便于随时阅读、记忆或参考使用。那么,怎样选书呢?选书时要留心报刊上的书评,同时向老师及有专长的人请教。读得多了,自然能够区分什么是好书。读书要善于积累,要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前者是指善于积累知识,后者是指积累了知识以后,要善于分门归类,去伪存真。...
-
世界英语文化中英文对照:Immanuel Kant 伊曼努尔·康德(名人篇)附:康德名言
阿尔法教育网每天带你读点世界英语文化常识,今天带来的是德国哲学家Immanuel Kant 伊曼努尔·康德。英文部分:Immanuel Kant (1724-1804)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who diligently researched, lectured and wrote on philosophy and anthropology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at the end of the 18th century. He is the founde...
-
世界英语文化中英文对照:Friedrich Hegel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名人篇)附:黑格尔名言
阿尔法教育网每天带你读点世界英语文化常识,今天带来的是德国唯心主义代表人物Friedrich Hegel 弗里德里希·黑格尔。英文部分:Friedrich Hegel (1770-1831) was a German philosopher, and a major figure in German Idealism.His historicist and idealist account of "reality revolutionized European philosophy and was an...
-
世界英语文化中英文对照:Confucius 孔子(名人篇)附:孔子名言
阿尔法教育网每天带你读点世界英语文化常识,今天带来的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Confucius 孔子。英文部分:Confucius(551 BC-479 BC)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philosopher in ancient China whose theory has influenced uncountabl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Except the identity of philosopher, he is also a teac...